大闸蟹对水质特别敏感,水质一差,蟹就会爬边、不吃食,还容易得各种病,所以水质管理是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。这几个水质管理技巧,一定要天天做好。大闸蟹对水质特别敏感,水质一差,蟹就会爬边、不吃食,还容易得各种病,所以水质管理是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。这几个水质管理技巧,一定要天天做好。
首先是
首先是定期检测水质,虽然不用每天都用仪器测,但要通过观察判断水质好坏。看水的颜色,好的水质是淡绿色、黄绿色,清澈透明,能看到水下的水草;要是水变成深绿色、黑色或者红色,说明水质坏了,有藻类或者病菌滋生。看透明度,用一根竹竿插入水中,能看到竹竿水下 30 到 40 厘米的部分,就是正常的;要是看不到,说明水太浑,要换水。还可以看蟹的状态,蟹经常爬在水草上或者水面上,嘴巴不停地动,就是缺氧了,水质有问题。
然后是定期换水,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法。春秋季节,每 2 周换一次水,每次换池塘总水量的 1/3;夏季高温,水质容易坏,每周换 1 到 2 次水,每次换 1/3,换水的时候要注意水温,新水和池塘里的水温差不能超过 3℃,不然蟹会感冒;冬季水温低,不用经常换水,每月换一次就行,每次换 1/4。换水的时候,先排掉底层的水(底层水杂质多),再灌新水,新水要经过滤网过滤,防止杂鱼、害虫进去。
再是调节水质指标,要是 pH 值偏低(低于 7.5),每亩池塘撒 5 到 10 公斤生石灰,撒的时候要均匀,每隔 15 天撒一次,直到 pH 值恢复正常;要是 pH 值偏高(高于 8.5),多换几次新水,或者在池塘里种点水花生,水花生能吸收水中的碱性物质。要是溶氧量低,除了换水,还要开增氧机,夏季高温的时候,白天中午开 2 到 3 小时,晚上 10 点到第二天早上 6 点开,阴雨天全天开,保证水中溶氧量足够。
还有种好水草,水草是 “天然净水器”,能吸收水中的氨氮、亚硝酸盐,还能产生氧气。要保持水草覆盖率在 50% 到 60%,要是水草长得太少,及时补种;要是水草长得太多,比如把水面都盖住了,要割掉一部分,避免影响水的流动性和光照。水草要是有腐烂的,要及时捞出来,不然会污染水质,导致水发臭。
另外,定期清理池塘里的残饵和蟹的粪便,每次喂完饲料后,把没吃完的饲料捞出来;每隔一个月,用捞网捞一次池塘底部的杂质,保持池塘干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