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闸蟹不是随便喂点东西就能长好的,喂得不对,要么长得慢,要么容易生病,甚至会死。掌握这几个投喂讲究,才能让蟹长得又大又肥。大闸蟹不是随便喂点东西就能长好的,喂得不对,要么长得慢,要么容易生病,甚至会死。掌握这几个投喂讲究,才能让蟹长得又大又肥。
首先是选对饲料,大闸蟹是杂食性
首先是选对饲料,大闸蟹是杂食性动物,爱吃的东西多,但不同生长阶段,饲料不一样。苗种阶段(刚放进去的小蟹苗),主要喂浮游生物和人工微粒饲料,微粒饲料的蛋白含量要在 25% 到 30% 之间,方便小蟹苗消化;幼蟹阶段(蟹苗长到一两左右),可以喂点玉米、小麦、豆粕,再搭配少量螺蛳肉、小鱼干,保证营养均衡;成蟹阶段(蟹长到二两以上),要多喂高蛋白的饲料,比如螺蛳、河蚌、小鱼、小虾,配合饲料的蛋白含量要提到 30% 到 35%,这样蟹长得快;育肥阶段(捕捞前 1 到 2 个月),重点喂小鱼、小虾和螺蛳,让蟹积累蟹黄和蟹膏,提高品质。
然后是掌握投喂时间,大闸蟹喜欢晚上活动、觅食,所以投喂要早晚各一次,早上喂 30%,傍晚喂 70%。早上投喂时间在 6 点到 7 点,傍晚在 5 点到 6 点,别太早或太晚,太早饲料容易被晒坏,太晚蟹已经开始活动,可能会饿肚子。夏季高温的时候,早上可以提前到 5 点,傍晚推迟到 7 点,避开高温时段,防止饲料变质,也让蟹吃得舒服。
再是控制投喂量,投喂量不能固定,要根据蟹的摄食情况调整。一般来说,投喂量是蟹总重量的 3% 到 5%,比如池塘里有 100 公斤蟹,每次喂 3 到 5 公斤饲料。喂完后 2 小时去检查,要是饲料全吃完了,下次就多喂一点;要是还剩下不少,下次就少喂,避免饲料浪费,还污染水质。阴雨天、水温低于 10℃或者高于 30℃的时候,蟹吃得少,要减少投喂量,甚至不喂,比如冬天水温低,蟹冬眠,就不用喂了。
还有投喂方法,饲料要撒得均匀,沿着池塘的边撒,因为大闸蟹喜欢在池塘边活动觅食,撒在中间蟹找不到。喂螺蛳的时候,要把螺蛳敲碎,不然小蟹夹不动;喂小鱼小虾的时候,要把鱼刺、虾壳清理干净,避免划伤蟹的肠胃。另外,要定期给饲料里加一点维生素和矿物质,比如在饲料里拌点大蒜素,能预防蟹得肠炎病,提高免疫力。
记住,别喂变质的饲料,不管是玉米还是小鱼,要是发霉、发臭了,绝对不能喂,不然蟹吃了会中毒。